据统计,一款新药上市往往需要 14 年时间,花费超 10 亿美元。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多肽药物研发工艺相对简单、研发上市成功率比小分子药高出 2 倍、研发平均周期短、成本较低,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药物疗法之一。
多肽一般指由 2-50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短肽,相对分子量低于 10000。根据来源的不同,可以将多肽药物分为三类:化学合成多肽、基因重组多肽、提取多肽。多肽具有成药性强、活性高、高度特异性以及低免疫原性等特点。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相比,多肽药物比小分子活性高、无药物相互作用,比大分子生产成本低、研发简单、无免疫原性。具有很高的医疗、营养保健、美容护肤等功效。
在医药行业中多肽可通过色谱柱进行纯化,再通过蒸发方式抽真空进一步浓缩。由于肽的浓度过低,蒸发时间过长,可能会破坏提纯的产品,同时消耗大量的有机水淋洗液。
目前,利用纳滤膜技术直接将其浓缩,不但可以克服以上不足,还可以将小分子有机物和盐分除去。采用德兰梅尔纳滤膜技术对多肽进行分离,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纳滤膜成为透过液,而大分子多肽被截留成为浓缩液,浓缩后的多肽含量可以达到10%以上。
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工艺中,可先用超滤膜将产液中的酵母菌截留并回收利用,透过液经纳滤膜或反渗透膜进行浓缩,再经结晶法获得高纯度的氨基酸,同时节约菌种培养费和分离能耗。另外,采用纳滤膜技术可以将氨基酸生产中的残夜进行回收浓缩,既可提高质量,又可减少污染。